罪名解读
【第244条】强迫劳动罪

一、概念

强迫劳动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行为。

(一)主体

本罪的主体包括达到16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这里的单位应当是指与被侵害的他人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

(二)主观方面

本罪主观方面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三)客体

本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劳动者的人身自由,又侵犯国家劳动管理制度。

(四)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强迫劳动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行为。

所谓限制人身自由方法,是指将他人的人身自由控制在一定范围、一定限度内的方法。如不准职工外出、不准职工参加社交活动等。

所谓“暴力”,是指行为性质只能是不至于导致重伤以上结果的非剧烈的行为,“暴力”程度造成的后果不能突破“轻伤”范围;

所谓“威胁”,是指以给劳动者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劳动者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行为,劳动者因受到各种威胁产生心理强制而不得已进行劳动。

二、处罚

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强迫劳动罪】

明知他人实施前款行为,为其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强迫他人劳动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三、相关情节的理解

1、追诉标准:

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应予立案追诉。

明知他人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为其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强迫他人劳动行为的,应予立案追诉。

2、情节严重:

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可参照追诉标准酌情认定。

根据《刑事审判参考》2013年第3集,总第92集《朱斌等强迫劳动案[第867号]》(作者:赵俊甫 李德萍),对于何谓强迫劳动“情节严重”,立法和司法解释均未明确规定,因此,该情节的认定有赖于司法实践进一步总结积累经验。我们认为,根据强迫劳动罪的罪状及实践中此类案件审理情况,目前可以结合如下一项或者几项情形,对强迫劳动罪的情节严重进行认定:

(1)被强迫劳动者人数在10 人以上的;

(2)被强迫劳动者属于未成年人、严重残疾人、精神智力障碍达到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程度的人或者其他处于特别脆弱状况的人,且人数在3 人以上的;

(3)以非人道的恶劣手段对他人进行摧残、精神折磨,强迫其劳动的;

(4)强迫他人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或从事常人难以忍受的超强度体力劳动的;

(5)因强迫劳动造成被害人自残、自杀、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但尚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其他严重犯罪的;

(6)强迫劳动持续时间较长的;

(7)因强迫劳动被劳动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处理、处罚过,又实施强迫劳动构成犯罪的;

(8)强迫他人无偿劳动,或所支付的报酬与他人劳动付出明显不成比例,行为人从中获利数额巨大的,数额巨大的标准似可参考盗窃罪数额巨大的标准确定;

(9) 其他能够反映行为人主观恶性深、动机卑劣以及强迫程度高、对被害人身心伤害大的情节。

三、相关司法解释

a.本条系根据《刑法修正案(八)》(2011.5.1)[三十八]修改。

b.高检、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三十一条(2008.6.25)

c.最高检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的补充规定》第六条(公通字〔2017〕12号 20170427)

移动电话:18915947890
网站地址:www.jsxblawyer.com
邮箱:wanchaofa@sina.com
微信号:wanchaofa365
版权所有:源韬刑事辩护    苏ICP备2021000180号
版权所有:源韬刑事辩护
电话:18915947890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泰山路151号新丽华中心大厦10楼